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的傳統文化中,以「西拉雅文化(即平埔族文化)」最具代表性。漢人先民來到台灣以前,嘉南平原上散佈著平埔族群的聚落,主要是洪雅族、西拉雅族等原住民。他們以狩獵、簡單的游耕與漁業為生,天災與高山原住民是他們生活中的兩大威脅,為了集體防禦,過著不固定移居生活,且聚落規模都不大。
漢人來台之後,帶來原鄉的農耕技術,平原上開始有儲存灌溉用水的埤塘,因而可以栽種稻米,後因漢人掌握技術與資本的優勢,因此,產生一種「割地換水」的合作方式:即漢人興建埤塘,平埔族人則讓出部分土地給漢人以交換用水。久而久之,隨著漢人的大量移入,平埔族被迫遷徙,雙方的合作關係也成了歷史的記憶。
90年代平埔正名運動開始,隨草根性「平埔文化復興運動」喚醒原住民對於文化、族群之間的認同,透過圖書出版(文化認知、知識建構)、實地走訪(歌舞、姓氏、系譜、飲食)、儀式重建(阿立祖信仰、夜祭、嘯海)等重新尋根,以全球在地化「文化觀光」的角度彙整「文化地景」資源,尊重平埔文化的傳承經驗,建立台南區域平埔族群之間、平埔與其他族群以及平埔與公部門之間的對話平台。
為了突顯平埔族的文化特色,將位於台南市境內的國家風景區命名為「西拉雅國家風景區」,為政府對原住民的一種尊重與保存文化的表現。
為了凸顯西拉雅族的歷史文化特色,於「人文西拉雅」中分項介紹「發現西拉雅」、「文化之美」、「祭典儀式」、「生活采風」、「語言體驗」、「名人故事」等增進民眾對「西拉雅文化」的認知與共鳴,沈浸於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的人文特色中,傳承西拉雅的古文化。
|